心肌标志物

1 CK 、CK-MB。  应用最广

CK及其同工酶CK-MB在cTn出现之前一直作为心肌梗死诊断的首选标志物。

在发生急性心梗后,CK-MB2-4小时开始增高,12小时开始达到高峰,48-72小时内恢复至基线水平。

相比cTn的最少5-7天,CK-MB恢复至基线的时间更短。也使其曾被用于诊断早期的再梗死

2 心肌钙蛋白   敏感性最高

意义:心肌钙蛋白仅存在于心肌,包括T、I、C三种亚基,其中以T和I为主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。

急性心梗发生后,cTn3-6小时后开始升高,10-24小时达到高峰,cTnT10-15天恢复到基线水平,cTnI则需要5-7天。

因为cTn具有比以往所有心肌酶更高的灵敏度和敏感度,cTn在心梗诊断中扮演了核心角色。

局限:①心肌细胞不仅在细胞死亡时释放胞内的cTn,也可能在受到可逆性损伤时做到这一点;

②因为大量cTn经肾代谢,所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,cTn水平也不能代表心肌损伤的真实状况;

③单个细胞释放的蛋白量无法确定,不能通过血浆cTn含量定量分析心肌细胞损伤。

3 肌红蛋白。  出现最早

肌红蛋白在体内平滑肌以外的肌肉中广泛存在,因此特异性较差。不过肌红蛋白分子量小,可以快速释放,在早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。

肌红蛋白在发生急性心梗后1-4小时开始增高,6小时可达到高峰,24小时以内恢复至基线水平。肌红蛋白拥有更早的增高和高峰,因此可以作为排除早期损伤的标志物。

但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推荐常规排查高敏肌钙蛋白(hs-cTn),通过这项检查,即使是正常人体血液中的肌钙蛋白水平都可被检出,因此如果可以检测hs-cTn,指南不推荐继续检测肌红蛋白。

4 BNP :  鉴别急性和慢性心衰,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

BNP 存在于心室隔膜颗粒中,其分泌有赖于心室的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。当心肌细胞收到牵拉刺激后,

首先分泌 B 型利钠肽原前体 (precursor pro-B-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,pre-proBNP),

随后形成 B 型利钠肽原(pro-B-type natriuretic peptide,proBNP),

proBNP 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有利钠、利尿、扩血管等生物活性的 BNP 和无生物活性的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(N-terminal pro-B-type natriuretic peptide, NT-proBNP)(图 1)。

BNP 主要在大血管等部位降解,而 NT-proBNP 主要经肾脏排泄。因此测定血浆中的 BNP 或者 NT-proBNP 水平可以对心衰进行诊断和评估。

NT-proBNP 更长的半衰期似乎有更长的检测窗口,不容易漏诊心衰,但不能即时快速地判定治疗效果和目前真实的病情。目前的免疫检测水平足以准确测定二者在血液中的浓度,

含抗凝剂的非硅化玻璃试管也不会过多增加检验成本,常温半天稳定存放已足够满足临床检验要求。

心衰标志物

BNP<100pg/ml- –  – 心衰非常不可能<2%

BNP100-500pg/ml- –  – 心衰有可能<90%

BNP>500pg/ml- –  – 心衰非常可能95%

鉴别心源性和肺性呼吸困难: 

原发性肺病:急性呼吸困难患者BNP 正常,

心力衰竭:急性呼吸困难患者BNP 显著升高

5 各指标出现时间及意义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